少儿编程之父:编程将成为未来孩子的自我表达方式

奥兰熊
2019-10-08

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巨变----人工智能/仿真技能的发展让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转型期,很多工作正在悄然消失。从单纯的重复性劳动,到很多非流水化工作,都已经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与之相对的,新的工作也在不断诞生。马云曾经在互联网产业大会上透露:未来的孩子们,70%都将从事现在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工作。

21世纪,技术将不再只是工具,而可以帮助人“成为自己”,代码语言将参与到未来的孩子对自我认知的构建中,成为一种表达能力。

像在幼儿园那样终身学习

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也是Scratch编程语言的发明者,还是乐高机器人背后的科学巨人,被人称为“少儿编程之父”。

Resnick说,他发现孩子是通过与人和周围事物的日常互动来建构知识的,“知识不会像水倒进花瓶那样倾注在孩子身上,相反,孩子在与玩具和朋友游戏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创造、修正和测试他们自己关于世界的理论”。也就是说,他认为孩子的想法不是外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所以他认为在过去一千年里最伟大的发明是幼儿园。

一群孩子在地板上玩着一堆积木。两个孩子开始建造一座城堡,灵感来自老师给他们读的通话故事。他们建造城堡的地基,然后在上面搭建瞭望塔。他们不断增加更多的积木,塔越来越高,最后翻到落在地上。

于是孩子们会重新开始搭建,并试图使塔楼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另一个女孩讲述了一个在城堡内的家庭的故事。她的朋友又将故事情节进行了拓展,增加了一个新角色。随着城堡的变大,她们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幼儿园的孩子在游戏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男孩搭建塔楼时,便更好地理解了结构和稳定性;当女孩们创造故事时,便更好地理解了情节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理解了创造过程,并开始向着创造型思考者的方向成长。

“大C创造力”和“小c创造力”

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只有少数人才拥有,创造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艺术家、设计师、发明家群体的专利。但认为创造力分为大C创造力”和“小c创造力”。

“大C创造力”是人们创造出一些新的、从来没Resnick有在世界上出现过并且对人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事物。比如伟大艺术家、科学家。但事实上大部分人拥有得是“小c创造力”。它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想出来的新解决办法。这个想法是否早就被别人想过都没关系,只要这个想法对你来说是新的,有用的,它就属于小c创造力。

举一个简单得例子,发明回形针属于大C创造力,而每当有人想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回形针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教育工作者常常过于关注大C创造力,而忽视小c创造力的培养。

Resnick说他在培养孩子小c创造力得时候,喜欢用创造性学习螺旋的说法来看待孩子们的创造过程。

他认为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孩子在经历这个螺旋的过程中发展并提升了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他们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将它实现,不行的话,再努力尝试其它办法;他们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

用编程学会表达

在发明Scratch图形化编程软件之前,Resnic就已经明白计算机不是教师的替代品,而是一种新的表达手段和制造事物的新工具,通过计算机,“可以让孩子创造性的表达自己”。

对于20世纪的孩子来说,写作或者绘画是他们表达的途径,而在21世纪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就如同钢笔、画笔一样自然,他们玩视频游戏,用手机发信息,进行语音搜索,在平板电脑上学习英语。

Resnick认为让孩子接触游戏并不是一件坏事,他还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一个孩子沉溺于看小说而不愿弹琴,你还会为他花了太多时间看书而忧心忡忡吗?如果他对写作非常感兴趣,不停写,不停尝试新的东西,并从写作这件事本身不断学到新的东西,你会觉得这是件坏事吗?”

他认为编程是一种语言,是未来孩子们表达创造力的一种方式。就如每一位孩子小时候都会学习写作,虽然只有极少数人会成为作家或者演说家,但有些人会一辈子写日记或者博客,未来编写代码也将是一种流畅的自我表达方式,它是一种写作。

因此他创造出了Scratch,Scratch是一种图像化的编程语言。图像语言可以向更加复杂的编程语言转化吗?

Resnick表示:

“图像语言为孩子们理解专业的编程语言提供了基础,它的核心思想与文本语言是相通的”。

不仅如此,编程也将成为一种发出“声音”的语言:用数字技术来表达想法、用编程来分享想法和与人沟通,这些都将让孩子们开始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并以此参与到社会中。

今天的Scratch社区已经有3000万孩子。他们通过动画故事,虚拟构建,视频游戏,交互艺术,科学模拟等很多方式来表达和沟通。而这正是Resnick推崇的小c创造力,也许这些孩子永远成为不了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但每一位孩子都在表达他们的想法。

A型人才到X型人才

2014年8月23日,清华大学时任校长陈吉宁与Resnick教授会面了,但他们会面的地点有些令人意外:位于丹麦的乐高玩具公司

陈校长不远千里来到丹麦乐高总部,是因为他想在以培养孩子创造能力而著称的乐高公司寻求一些灵感和合作,提出一套新的教育和学习方法。陈校长告诉Resnick教授,社会需求正在发生迅猛的变化,而当前中国的教育制度并没有让学生准备好应对这一变局。

在中国,教育机构依然将学习成绩当作首要目的,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从小到大成绩都很优异几乎门门课程都能拿A。陈校长称这类学生为“A型学生”。

但在今天,21世纪的社会需求正在发生迅猛变化:这个时代的工作正在经历剧烈的转型升级,很多工作正在消失,常规流程性的任务,甚至包括一些非常规的流程性任务,正在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接管。

新技术、新信息和新的沟通方式,让几乎所有工作中的人和场所都在不停发生调整和变化,因此陈校长希望中国的学生能够学习更多东西,比如创造力,从而出现更多“X型的学生”。

事实上,全世界各国的教育都面临着相似的情况。大多数学校都强调让学生遵守指示和规则,成为A型学生,而不是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想法、目标和策略,让他们成为X型学生。

Resnick教授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各地教育制度的目标和做法基本没有太多变化,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改变的需要。

比起成绩,孩子更应该在学习中获取创造力,知道如何从萌生一种想法,通过实验、探索、改进,把那种想法变成现实。别让孩子成为下一个扎克伯格,让孩子用编程学会表达,让他成为他自己。

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如果你还没有听过我们奥兰熊的编程课?那不要犹豫了,赶紧来一次充满乐趣和知识的编程之旅吧~

奥兰熊作为全国知名的乐高积木、机器人培训品牌,享以独特、专业和充满创造力、乐趣的课程,为2~16岁儿童打开了发现、探索世界及未来创新世界的大门!

关注奥兰熊科技中心,让我们一起“构建TA的世界”!

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免费体验价值260元奥兰熊活动课程

分享